1.美豆油跟美原油有什么关系

2.请问2006、07、08、09、10年的大米、面粉、粮油、猪肉、鸡肉、带鱼、鸡蛋、土豆、豆腐的价格走势有没有?

3.豆一和豆二走势有关系吗

4.跪求2005-2006食用油市场报告--免费

2011年豆油价格走势_2011年豆油价格走势图表

豆油基差是豆油商品于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差。它的计算方法是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若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基差为负值;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基差为正值。

一、基差影响因素

1、品质

由于期货合同中规定买卖的是基准品级的货物,而现货实际交易的品质与规定的期货合同的品级往往不一致,因此,基差中就包含了这种品质差价。

2、地区

期货的期货合同规定的货物交割地点是指定的标准交货地点,而实际现货交易的交货地点往往并不是与指定的交货地点一致,因此,两个交货地点之间的运费差价就造成了一定的基差。

3、时间

由于现货交易交货的时间与期货交割的月份往往不一致,这样就造成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价。时间影响基差主要表现在仓储费用上,具体费用包括库存费、保险费和利息。在现货市场的不同地点,基差的大小往往固定在一定的幅度内;交易者可以通过预测基差,结合期货价格来判断远期现货价格。

二、基差是现货价格减去期货价格的差,一般情况下基差为负值。基差为负不能代表期货投资者看好后市,基差的变化对于套利、套期保值有重大意义。出现以下情况时,基差收窄甚至转正:一、现货价格保持相对强势甚至超过期货价格;二、市场对未来该品种的走势比较悲观,致使期货价格相对弱势。因此基差收窄表明期指市场对价格走势悲观,基差扩大表明市场对未来价格走势变得乐观,理论上基差应该与价格走势呈现反向变动。从指数期货表现来看,当日基差变化与当日价格走势、下一交易日价格走势的反向变动尚无明显规律。

美豆油跟美原油有什么关系

龙头企业入场较早,主要分布在山东地区

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相关企业的布局较早,1988年主营油脂油料的京粮控股成立,是较早布局本行业的企业之一,其他龙头企业大部分在千禧年之前便以设立开展业务,抢占市场先机。2000年以后成立的企业,其主体的注册时间较晚,但企业业务布局也大多早早在80-90年代。

注:横轴代表企业成立年份;纵轴代表企业成立月份;气泡大小代表企业注册资本。

我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上市企业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湖南等地区。另外,新疆的上市企业数量也较多,其中有制糖领域的龙头企业中粮糖业。

注:数据范围为农副食品加工业上市企业,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7月27日。

市场竞争激烈,龙头企业市占率不到5%

我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囊括的企业数量庞大,2020年规上企业数量就达到21881家,整体竞争激烈。行业市场也包括饲料加工、谷物磨制、水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故整体行业营收规模庞大,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较小。具体来看,2021年,金龙鱼的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相关产品营业收入占行业总规模的比重最大,为4.18%;其次为新希望,相关业务营收占比为2.33%。其他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均在2%以下。

注:数据仅包含上市企业,大型集团如中粮糖业控股母公司中粮集团因数据披露口径和进度不一等原因而未纳入分析。

2021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水平不高,主要由于行业整体市场庞大。具体来看,农副食品加工行业CR4仅为9.18%,CR6为10.11%,CR10也仅为11.63%。整体来看,我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

国产企业国际竞争力强劲,食用油全球第一

从企业角度来看,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实力最强的集团,便是中粮集团。中粮2019-2020年已成为乌克兰第二大粮食出口商。

从品牌市占率来看,依据Euromonitor数据,2021年全球食用油市占率前五的品牌中,有三个品牌出自中国,分别是金龙鱼、福临门(中粮集团旗下)和鲁花,市占率分别为5.0%、4.5%和1.0%,反映我国食用油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强劲。

整体来看,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体量大,行业内企业竞争较为激烈。另外,作为粮食大国,我国的国产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全球知名品牌的市占率也较高。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请问2006、07、08、09、10年的大米、面粉、粮油、猪肉、鸡肉、带鱼、鸡蛋、土豆、豆腐的价格走势有没有?

都是商品期货,一个是外盘化工系,一个是外盘农产品油脂类

 柴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油,生物柴油作为重要的中间转换环节,将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近年来豆油期价被动跟随原油的迹象较为明显。所以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与NYMEX原油期货连续合约的每日收盘价格数据多数时间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美国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扶持政策

美国对于生物能源的扶持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开始的限制进口乙醇的关税政策。2005年以来,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应政策措施,以加快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而这些政策的根源即为“可再生能源标准”(RFS)。

《2005年能源税收政策法案》授权美国环保署全面实施RFS,要求每个汽油及柴油生产商和进口商向运输燃料中添加可再生燃料,并规定了可再生燃料的最低用量标准。目的在于减少美国对原油的进口依赖,同时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实现能源多样化。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RFS得到进一步扩展和补充。2010年调整后的RFS(下称RFS2)对于每年生物质柴油最低使用量的规定为:2011年应达到8亿加仑,2012年最低总使用量标准增加到10亿加仑,此后直至2022年总使用量标准将以10亿加仑为基准并不低于10亿加仑。

为实现生物柴油使用量的连续增长,美国联邦以及各级地方在RFS的指引下推出多项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每生产1加仑农业生物柴油补贴1美元;使用非农业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如黄油脂等回收油脂,每加仑补贴50美分等。该项政策于2011年年底到期,2010年曾暂停一年。此外,联邦要求各部门购燃料时优先选择生物柴油,并对可再生燃料研发提供资助。而且各地方对可再生燃料的研发、生产和消费额外制定了不同程度的激励措施、法规和应用。

美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此前在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美国的上述努力成效显著,其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数据,在RFS启动的2005年当年,美国生物柴油产量由2004年的不足100万加仑跃升至250万加仑,成为生物柴油产业快速扩张的起点。2009年年末补贴政策到期,生物柴油的加工利润随之出现严重缩水,产量也因此下降近四成。

2011年美国重新启动税收优惠政策,生物柴油产量出现爆发性恢复增长,总产量达到8.6亿加仑,超过8亿加仑的RFS2最低使用量标准。2013年1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再次恢复,并在同年年底到期。2014年美国参议院财政部多次提及恢复每加仑1美元的税收抵免,但最终并未通过。美国国内生物柴油的消费情况与产量的演变过程相似,生物柴油使用量过去几年飞速增加。而在生物柴油的国际贸易结构中,美国已经由2007年之前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关系

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多种动植物油脂,其中豆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生产的生物柴油绝大部分来自豆油。2007年RFS2的出台激发了美国生产生物柴油的热情,原料来源范围越发广泛,进口加拿大菜籽油、玉米油以及多种动物油脂更多地应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豆油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80%下降到2009年的49.2%,此后保持在50%左右。生产成本在原材料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豆油与其他油脂的替代联动作用不仅表现在食用油脂领域,还反映在工业应用方面。

美国是传统的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年产量在8000万—9000万吨,其中半数左右用于压榨,其国内豆油年产量在770万—950万吨之间。RFS实施后,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开始快速攀升,工业用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连创新高,2007/2008年度工业用量达到147万吨的阶段性高点,此后经过两年的休整,2010/2011年度豆油工业用量重回升势,近三年每年在210万吨左右。虽然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不到总产量的三成,但其对豆油总需求的影响较为明显。以2010/2011年度以来豆油工业用量与美国国内豆油总需求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465,可见豆油制生物柴油对于豆油的需求以及价格的影响不可小觑。

通常生物柴油的价格波动会对其产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刺激或者抑制其原材料油脂的需求。依据以上论述,豆油工业消费量与其最终总需求量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豆油制生物柴油产量的增减,引发豆油总需求量的变化,最终体现在豆油甚至上游大豆的价格上。近年来豆油与大豆的价格波动率增大即是对柴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为了探究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效应,将美国低硫柴油与豆油的价格数据进行比较,观察两者的变化方向以及变动频率,发现两者的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证明原油与豆油价格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为了更好地比较豆油和原油的变化方向和速度,将原油和豆油进行比值处理,可以发现比值与豆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并且吻合度要高于原油。一般当比值从高位回落时,CBOT豆油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中;而当比值扩大,CBOT豆油价格往往随之上涨。2008年至今两者只出现三次背离,第一次发生在2010年9月至12月。当时俄罗斯小麦遭遇干旱,在拉尼娜现象出现并且发展速度快于市场预期等利多因素提振下,美豆油涨势远超原油,造成比值下降,豆油和原油共同上涨。第二次发生在2013年3月至5月,当时南美物流出现严重延迟,美豆出口旺盛,对美豆陈豆供给担忧情绪加重,成本推动美豆油独自上涨。第三次发生在2014年3月至7月,当时南美和北美大豆接连丰产,再加上全球棕榈油产量增加,全球油脂供应异常充裕。受此拖累,美豆油期价大幅下挫,与此同时,原油价格高位振荡,最终原油与美豆油比值扩大。

豆油价格与原油/豆油的比值具有较明显的同向运动特征。其背后传导逻辑是柴油受制于上游原油价格,同时和豆油制取的生物柴油互为替代物。在生物柴油中间作用下,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受到页岩气革命影响,当前国际原油期价跌至60美元/桶以下,美豆油期价受到巨大压力,预计后期将继续振荡回落。

豆一和豆二走势有关系吗

我市近期副食品市场价格走势

据监测,2010年1月初,受元旦节日消费影响,我市大部分副食品品种价格小幅上涨,猪肉和鸡蛋略有价格下降。

一、副食品价格运行情况

(一)蔬菜价格:

本周价格情况: 1月4日价格与12月31日价格比,监测的11个主要品种中,有6个品种上涨, 3个品种持平,2个品种下降。11个品种平均涨幅4%。

价格上涨的有:芹菜、大蒜、土豆、青椒、大和尖椒,涨幅分别为3%、4%、16%、8%、10%和11%。价格下降的有:茄子和西红柿,降幅分别为3%和2%。价格未变的有:黄瓜、青萝卜、豆角。

2010年初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蔬菜品种价格上涨,监测的10个品种(大蒜除外)平均上涨28%。

价格上涨的有:黄瓜上涨13%、茄子124%、西红柿36%、大42%、土豆50%、大蒜425%、青萝卜36%、豆角5%。价格下降的有:青椒下降11%、尖椒25%。

蔬菜价格上涨原因:

我市春秋冬三季80%的蔬菜靠外进,价格水平很大程度受进货地价格因素影响。

一是季节性涨价,二是产地价格上涨,三是运输成本增加。四是外进菜价格上涨拉动地产菜价格上涨(由于外进新鲜蔬菜价格涨幅较大,增加了居民对土豆、大等地产蔬菜的需求,拉动地产菜价格上涨)。

(二) 猪、牛、羊肉,鸡蛋价格

猪肉和鸡蛋价格下降,牛肉和羊肉价格上涨。

2010年1月6日精猪肉12元/斤,与2009年12月初比下降4%,与去年同期比下降11%。

2010年1月6日鸡蛋3.3元/斤,与2009年12月初比持平,与去年同期比下降5%。

2010年1月6日牛肉16元/斤,与2009年12月初比上涨3%,与去年同期比上涨6%。

2010年1月6日羊肉18.5元/斤,与2009年12月初比上涨6%,与去年同期比上涨15%。

(三)米、面、油价格

1月初,胜利市场五常大米为1.99元/斤,与12月初比上涨6%,与去年同期比上涨13%。

散装豆油1月初为4.50元/斤,与12月初比上涨12%,与去年同期比上涨7%。

面粉价格近期无变化,标准粉为1.3元/斤,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2%。

粮油价格上涨原因:

大米、面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水稻、小麦收购价格上涨的影响。2009年国家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小麦提高12.9-15.3%,稻谷提高15.9-16.9%。

(四)牛奶价格

据价格监测,2009年12月份原料奶厂家平均收购价格继续保持上涨。2009年12月呼伦贝尔市规模以上乳品生产企业原料奶收购价格为2.62元/公斤,与11月份相比上涨4%,与年初相比上涨63%。

原料奶收购价格的上涨表明我市各级和相关部门为稳定乳业生产维护奶农利益出台的政策和取的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近期市场价格预测

随着春节的临近市场对蔬菜需求的增加,蔬菜价格将由于节日性消费的原因预计有小幅上涨。

据对蔬菜批发市场调查了解,目前我市蔬菜供应充足,进货渠道畅通,春节期间市场蔬菜可满足供应。

其他副食品价格预计将平稳运行。

三、我局为稳定节日市场副食品价格取的措施

为保障节日市场副食品满足供应,价格秩序稳定,我局取了以下措施加强节日副食品价格监管:

一是加强了价格监测预警。各旗市工商局密切关注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规模超市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增加监测的频次和品种,分析研究快速反映,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市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启动价格异常波动应急预案。

二是加强了市场监管。重点检查了粮油、肉、蛋、菜、奶、燃料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及公路客货运输价格。对于垄断经营、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变相抬价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严厉制裁,对典型案件予以公开曝光。

三是加强了协调配合,保障市场供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蔬菜等农产品调运工作,保障市场供应,配合相关部门确保畅通对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

四是加强了正确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市场信息,正确引导消费。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法监管营造声势,防止异常的发生。

五是加强了“12315”“12358”申诉举报网络功能的作用。依法从严从快办理价格举报和投诉案件,确保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维护消费者和合法权益。

六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倡导行业自律,弘扬先进典型。发挥协会在行业内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作用,依靠行业协会来自律。

跪求2005-2006食用油市场报告--免费

豆一和豆二走势有关系。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黄大豆一号和二号都是我国期货市场中期货品种,其实都是大豆,不过豆一指的是是以食用为主的大豆,而豆二却主要指榨油用的大豆,其中既包括转基因又包括非转基因,而豆一主要就是非转基因,豆油期货和豆粕期货也同样都是我国期货市场上市的期货品种,也都是大豆的下游行业,大豆榨油之后其实得到的不仅仅有豆油,还有剩余的残渣豆粕,也就是说,豆油和豆粕都是由大豆榨油得来,豆油是主要产品,豆粕是复产物,可以说大豆、豆油和豆粕都是相关的,一个价格或者需求产生变动,豆油可能对另一个品种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在期货市场中,豆油期货和豆粕期货的走势也势必会互相产生影响,豆油和豆粕都由大豆榨油而来,这个时候豆油供应紧缩、豆粕的供应也会变得紧俏,豆油的需求拉大促进榨油企业提高产能的同时,豆粕也会相应的增加。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相应带动了对生活品质量

要求的全面提升。食用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与供给特点都在发生

本质性的变化。中国的食用油市场正向安全、卫生、健康、营养的方向过渡和发展

。十年前,人们还在一直食用传统的散装油,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只是作为舶来品被

高高仰视,谁也没想到短短数年内会有这样迅猛的发展,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

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食用油行业正孕育着巨大商

机。而长期以来,由于食用油行业没有市场准入制度,食用植市场的竞争混乱但是

利润可观。2004年,随着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食用油生产取市场准入

制度,一大批实力不足的食用油企业将因质量不能达标而被淘汰,留出了巨大的二

市场空间,为有实力的食用油品牌扩张市场提供了机会,也为有志于食用油行

业并有竞争实力的潜在投资提供了机会。此时,一份真实、准确的反映行业现状、

理性的预测未来的市场研究报告对企业决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5年中国食用油市场研究报告》主要对中国食用油行业2001—2005年的供给

与需求状况、重点地区运行情况、进出口情况、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变化等进行了分

析,重点研究了行业内影响力最大的关键因素:规模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和食

用油进口状况。

本报告由公司食用油行业研究小组历时两个月完成。研究过程中利用了大量详实的

统计资料,翻译了国外先进的行业经验,与业内相关人士进行分析讨论。报告主要

数据来源如下:

1、国家统计局食用油行业宏观运行数据库(2002—2005年)

2、国家统计局食用油行业企业运行情况监测数据库(2002—2005)

3、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数据

4、中国期刊网、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大型文献数据库

5、咨询合作或者策略机构消费者调查数据库

6、咨询食用油市场一线人员集数据

目 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食用油研究的行业界定

第二节 食用油的类别

一、根据油料作物的分类

二、根据加工方式分类

三、食用油的行业特性

第二章 食用油市场现状

第一节 中国食用油市场概述

第二节 市场规模

一、根据消费者调查估算的市场规模

二、根据市场总供给估算的市场规模

第三节 消费者研究

一、1983-2004年中国食用油人均消费量

二、中国人食用油消费习惯的研究

三、中国食用油消费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食用油工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2000-2005年中国食用油工业总体情况

第二节 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分析

一、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数量

二、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销售收入

三、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销售成本

四、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销售费用

五、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利润总额

第三节 中国食用油产业的地区分布状况

一、2003-2005年各地区产值比较

二、2002-2005年各地区销售收入比较

三、销售收入地区集中性分析

四、2003-2005年各地区利润总额比较

第四节 中国食用油产业经济类型比较研究

一、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总体运营情况

二、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资产比较

三、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数量比较

四、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产值比较

五、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销售收入比较

六、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利润总额比较

第五节 中国食用油产业规模效应分析

一、大、中、小企业产值比例

二、大、中、小企业销售收入比例

三、销售收入的集中度分析

四、大、中、小企业利润比例

五、不同销售收入规模的企业利润比较

第二部分 世界食用油市场及中国进出口分析

第四章 全球食用油市场

第一节 世界食用油生产现状分析

第二节 世界食用油消费现状分析

第三节 2005年世界食用油市场走势

第五章 中国食用油进出口研究

第一节 中国食用油进口情况分析

一、1986-2005年中国食用油进口总体情况

二、2003-2005年进口来源国分析

三、2003-2005年进口省市分析

四、2003-2005年进口贸易方式比较分析

五、2003-2005年进口产品类别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国食用油出口情况分析

一、1986-2005年中国食用油出口总体情况

二、2003-2005年出口目的地分析

三、2003-2005年出口省市分析

四、2003-2005年出口贸易方式比较分析

五、2003-2005年出口产品类别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 食用油细分市场分析

第六章 中国豆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大豆种植面积和大豆产量

一、2000—2004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

二、2002—2005年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生产情况比较

三、2002—2005中国大豆种植面积

四、中国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2002—2005年中国大豆油市场情况分析

一、2002—2005年中国大豆油产量

二、2002—2005年中国大豆油消费量

第三节 2004—2005年中国豆油价格波动情况分析和2006年走势预测

第七章 中国花生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花生种植面积

一、花生基本情况介绍

二、世界花生种植面积和地区分布情况

三、2002—2005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分析

四、中国花生价格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2002—2005年中国花生油市场情况分析

一、2002—2005年中国花生油产量

二、2002—2005年中国花生油消费量

第三节 2003—2005年中国花生油价格波动分析和2005年市场走势预测

一、2003—2005年上半年中国花生和花生油分月份价格波动情况

二、2005-2006年花生油价格走势预测

第八章 中国菜籽及菜籽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菜籽种植面积

一、世界菜籽面积和地区分布情况

二、2002—2005年中国菜籽种植面积

三、2005年中国菜籽市场状况和价格走势、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2002—2005年中国菜籽油市场情况分析

一、中国粮食协会统计的菜籽油产量

二、国家粮油产量统计的菜籽油产量

第三节 2002—2005年中国菜籽油价格波动分析和2006年市场走势预测

第九章 中国橄榄油和棕榈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3—2005年橄榄油市场分析

一、消费者对橄榄油保健功能及用途的认知度

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三、消费者购买橄榄油习惯调查

四、目前的营销渠道多元但集中

五、各品牌营销攻略大比武

六、结论和建议

第二节 2003—2005年棕榈油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行业竞争分析

第十章 中国食用油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节 食用油品牌竞争

一、品牌竞争现状

二、品牌竞争的特点

第二节 食用油品类竞争

一、品类竞争现状

二、品类竞争发展趋势

第三节 食用油市场竞争集团

一、市场竞争呈现三大集团

二、三大集团的竟争势态

第四节 小包装油与散装油的竞争分析

一、“包”与“散”的竞争势态

二、准入制有利小包装

第五节 油脂生产巨头的实力较量

第六节 新标准对食用油格局影响

一、新标准规范市场竞争

二、新标准加剧竞争

第十一章 中国食用油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第一节 嘉里粮油

一、嘉里集团概况

二、2003-2005年嘉里集团部分下属企业经营情况

三、嘉里粮油的经营策略分析

四、嘉里粮油的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粮油国际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状况

二、中粮集团经营现状分析

三、2003-2005年主要下属企业经营情况

四、竞争战略分析

五、中粮油脂的主要食用油品牌分析

第三节 深圳南顺油脂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2003-2005年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品牌经营分析

第四节 番禺合兴油脂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2003-2005年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品牌经营分析

第五节 上海良友海狮油脂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2003-2005年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品牌经营分析

第六节 三河汇福粮油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2003-2005年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品牌经营分析

第五部分 市场预测与投资分析

第十二章 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表现良好

二、2005年国内市场流通存在问题

三、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

第二节 政策环境

一、行业政策变动性分析

二、政策变动对行业的影响4

三、WTO与关税政策对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影响

第三节 技术环境

一、油脂加工技术简介

二、中国油脂加工技术现状

三、中国油脂加工技术的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2006年中国食用油市场预测

一、《油世界》对2006年中国食用油市场的预测

二、公司对2006年中国食用油市场的预测

第二节 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

一、品牌竞争趋势

二、价格变化趋势

三、行业竞争特点发展趋势

四、产品创新趋势

五、行业环境趋势

第三节 影响食用油市场的因素变化趋势预测

一、与食用油市场相关的经济发展趋势

二、油料作物种植及产量变化趋势

三、油料、油脂进出口市场的发展趋势

四、新的国际贸易形势

五、新的转基因管理政策对油料进口产生影响

第十四章 中国食用油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橄榄油市场

一、中国橄榄油市场现状

二、橄榄油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第二节 核桃油市场

一、中国核桃油市场现状

二、核桃油市场投资机会

第三节 玉米油市场

一、中国玉米油市场现状

二、玉米油市场投资机会

第四节 葵花籽油市场

一、中国葵花籽油市场现状

二、葵花籽油市场投资机会

第十五章 食用油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第一节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 资本运营与规模化研究

二、 技术创新与信息化研究

三、 整合行销与细分化研究

第二节 中国食用油基本营销策略分析

一、营销模式分析

二 、经销商策略分析

三 、渠道策略分析

四 、终端促销推广策略分析

第三节 中国食用油营销案例

一、经典成功案例回顾

二、大品牌的营销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