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燃油税”?它会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2.造成中国石油垄断的原因

3.石油产量频现供应中断风险 油价或要大涨?

4.2020年油价暴跌深层次原因

5.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油价格上涨原因_油价上涨背后的深层原因

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反复波动。 我们国家的成品油市场已经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从2022年年初至今,国内成品油在“曲线波动”中向前发展着,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12轮的宏观调节,其中有10轮属于上涨态势。

现在已经有不少大中型城市的成品油价格开始有了松动,民众也非常关心油价调整后的整体方向。终于好消息来了:2022年7月12日开始, 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进行下调,92号汽油或将跌至6块一升 。这个消息是否确切?我们一起来看!

在2022年上半年之中,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始终处在高位。 在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后,其实也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其中“原油产能供应不足”成为了所有矛盾的核心,受疫情的影响从2019年开始原油产量逐渐走低,所以直接导致了供应不足。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尽快转型,开始着手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能源产品,从本质上说都属于化石燃料,总会有枯竭的一天。为了将能源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多国家力推新能源产业,宏观控制原油产品的价格。

上半年居高不下的油价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压力,但好消息来了:油价终于要下跌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最近的各类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过程中, 将汽油和柴油的价格作为了调控重点,调整之后分别为每吨320元和310元

那么为什么成品油的价格开始下跌?有专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根本原因是国际油价缓慢下降 。随着国际上主要产油国产出原油数量的增加,国际成品油价格开始稳步下降,这也直接影响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目前国际原油商品的价格变动率为4.75个百分点 ,虽然变动并不是很多,但足以对全球原油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一些国家会根据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进而对本国国内原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以便稳定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在今年的第13次油价调整当中,有不少人都希望成品油价格能下降5个百分点 。这样一来对于广大车主自然是好事,按照这样的降幅加满一箱汽油的价格就较以往节约了20多元钱,如果再能继续下调,那也将惠及到更多人群。

供求关系直接决定了商品的价格,这个经济学最基本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虽然国际成品油的产能在从6月份开始已经有了回升,但是市场仍旧存在较大的缺口,所以即便价格有了松动但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仍旧处于较高位置。

不少原油出产国都对油价进行了调控,有些区域的降幅甚至达到了10%左右。 不少人在看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期待,认为国内的油价也会下调10%甚至更多,但国内的 社会 经济情况与国外有着较大差别,国内油价的下调比例不会太大。

原油开和生产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的附加值并不会太低。无论产油国如何降低产品价格,他们都会保证一定的盈利,所以价格下降永远都是小幅度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当然也是如此, 92#汽油价格将跌至6块一升很是渺茫

国际成品油价格反复波动,这已经是屡见不鲜的新闻。 诸多原油消费大国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优化。2022年上半年至今,我国已经进行了十几轮的调整,效果都十分明显。

什么是“燃油税”?它会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1、

世界经济将继续强劲增长,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鉴于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的良好增长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25日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从今年4月的4.9%上调到5.2%,美国在第二季度已经重拾增势;日本经济复苏形势良好,有望进入正常的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上半年明显好于预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增速尤为突出。在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情况下,供应限制因素增强,通胀风险增大。

2、

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11.5%,创近12年来的同期新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温,预计今后几年我国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3、

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8.5%;另外,有调查显示,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9.3%和17.3%,这表明由“民工荒”引发的工资上涨已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胀。

4、

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同比上涨5.95%。房价虽不直接计入CPI,但房价持续上涨将通过房租、水暖费、装修材料等项目传导到CPI之中。沪深股指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后,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上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继续震荡盘升,屡创新高,目前已站上4700点的高位,市场成交量也有所放大。

5、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的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虽然同比增幅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而且投资反弹的趋势比较明显,其中,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5%,增速较1-5月份提高2.4个百分点。受房价大幅上涨的刺激,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8.5%,比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因此,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

6、

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上半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增幅为19年以来的新高。根据历史数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的40%左右将逐步转化为消费资金,近几年高速增长的投资资金必然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力,而强劲的出口也会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就业岗位,另外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将共同促进消费增长。

7、

食品价格上涨有蔓延之势。受国际粮食库存下降、国际价格传导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国内粮价有可能继续保持小幅上涨趋势。而粮食又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的走向。一方面,前期大幅上涨的猪肉、鸡蛋等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三部委会商后认为猪价偏高和猪肉供应偏紧的局面,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另一方面,由于成本上升,近期方便面、乳制品、快餐等都在纷纷涨价,呈现蔓延之势。

8、

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多增。6月末M2同比增长17.06%,增幅比5月末高0.32个百分点,也超出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1.06个百分点。同时,信贷投放也有较大增幅,上半年新增2.5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纪录。充裕的资金终将会形成购买力,促进物价水平上扬。

9、

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和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在高位波动,给我国带来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盘升,但我国一直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严格管制,目前国内成品油与国际油价倒挂,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因素没有在我国CPI中充分反映出来。据悉,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已几次上书要求成品油涨价,如果油价得到相应的调整,我国CPI会受到直接影响,并成为通胀的主要压力之一。

10、

价格和服务价格改革的全面推进,会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使未来价格总水平上升。为了限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今后国家将加快税制改革进程,并陆续开征燃油税、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等,以鼓励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且,价格对服务价格有明显的传导性,服务价格的涨幅中有一半左右来自价格的传导,因此,价格的上调,必然会带动服务价格的整体上升,使公共交通等服务价格的潜在上涨压力得到释放。

★二、物价持续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1、

新涨价因素增多。目前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市场物价也逐步开始恢复性回升,投资和耗材性生产需求有增无减,需求过旺、价格上涨将使房地产业预期利润率上升,社会资金更多流入房地产开发,从而刺激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坚挺,房屋销售价格的上涨水平创下几年来的新高,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从2006年开始,各地上调公共服务价格的措施有所增加,带动了服务价格的上涨,其中水、成品油、出租车、公共汽车等价格的上涨将成为2007年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

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会从成本和需求两方面促进价格上涨。主要是受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并带动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水、电、煤和燃料,供需成本、价格倒挂的现象十分严重,地方不堪补贴的重负,供货单位也承受着不能提价的种种压力,因而此类价格上调的意愿十分强烈。

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煤、电、油等性基础产业价格上涨,已经逐步传导到居住类价格上来,居住类价格比去年末上涨3.2%,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另一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钢材价格已经平均上涨15%左右,据最新调查,缧纹纲平均每吨上升500元左右,已远远超过2000年经济过热时期每吨4000-4200元的高位。

4、

粮食价格是本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近几个月粮食价格一直攀高,随着粮食入库,粮食价格再度大幅上扬的空间不大,导致饲料类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目前猪肉和鸡蛋等养殖业价格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而且涨价势头较为迅猛,成为带动目前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另外鸡蛋、猪肉的价格上涨也受南方市场的影响。

5、

粮食价格一定程度受国外粮食价格影响。去年末国内价格总水平出现跳跃式上涨,主要就是由国际市场食用油价格波动引起的。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仍然上涨,这对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将继续产生直接影响,尽管近两年我国粮食虽然增产,但集约型规模养殖和工业用粮大幅度增加,目前粮食供给还没有达到明显供大于求的宽松状态,仅仅是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

造成中国石油垄断的原因

近10年,开征燃油税的声音不时传来。如今,在国际油价飙升之时,两位财政部官员接连在不同场合就择机开征燃油税一事表态,让市场人士判断为,燃油税开征可能为期不远。

开征燃油税,很明显会对不同行业产生不同影响。但问题是,如果总是顾虑各方利益,而忽视国际价格因素,忽视本国相关行业价格的理顺,最终会错过改革的时机,使全民节能减排这一国策大打折扣。

当然,我们不回避开征燃油税将压缩我国汽车行业盈利空间这一可能性,甚至开征燃油税还会影响到证券市场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价格。但是,从更长远的发展而言,它将给那些具有先进的动力技术、油耗低的小排量汽车及其生产企业带来空前的机遇。而这些企业的崛起又将使能源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8日表示,国家将结合当前形势,不断完善燃油税的改革方案,择机开征燃油税,并考虑对严重污染环境或消耗大量的产品征收消费税。结合6月17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关于此问题的表态,有业内专家估计,燃油税的开征可能为期不远。

什么是燃油税?

燃油税就是将现有的养路费转换成燃油税,实行“捆绑”收费。这种燃油税制实质上是通过将养路费“捆绑”到油价上,将每辆汽车要交的养路费转换成税费,在道路等公共设施日益成为一种稀缺的大背景下,更多地体现了“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公平原则。它利用税收杠杆引导燃油消费者节能减排,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于国于民显然是利大于弊的好事情。

但有意思的现象是,燃油税的出台似乎是一个现代版的“狼来了”。一定有人不会忘记,几年前,当国际油价在40多美元时,有关方面称,燃油税将“择机”出台;当国际油价涨到60美元时,又有官员重复此言;但事到如今,国际油价已处在130多美元高位,并且曾创出过145美元的新高时,有关部门强调了“择机”出台燃油税的老说法。从19年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到2004年11月《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正式颁布施行,乃至此条例运行至今天,关于开征燃油税却还是“只听楼梯响”。那么,关于开征燃油税,为何在10多年的时间内都难以“择机”?

从表面上看,燃油税改革屡次“难产”的主要原因是油价上涨。据记者了解,我国最初设计燃油税时,是按照国际油价每桶l5美元计算的。如今国际油价一飞冲天,在这个基础上,开征燃油税无疑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和居民支出,对国家和用油企业、个人都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这一说法不无道理。在我国这样一个基础产品价格受到严格控制的体系中,如果上游产品燃油价格不稳定,那么,许多相关联产品或者服务价格将会出现混乱。

而从深层的原因分析并非如此。除国际油价飙升的因素之外,燃油税的推出还牵涉到多层利益的分割,包括征收环节及征税对象等。比如,由于航空、水运、电力等非公路部门、商业部门不需要使用道路,对于这些用油户来说,增收燃油税毫无疑问将使其营运成本陡然上升;再比如,农用油不用纳税,但是,又该如何界定购买农用油的身份,以及如何进行利益补贴?加之在燃油税出台后,一些随之产生的逃税行为如何管理?由此有人认为,开征燃油税推出来容易运行难,种种操作上的困难很现实地成为其推出的主要障碍。

燃油税何时开征为宜?时机选择看上去似乎是技术性问题,但实际是在重大经济改革问题上理念的差异。

首先,我们是不是要等待国际油价平稳了再为之?油价平稳固然是众望所归的好时机,但实践证明,国际油价会因我们的主观意志而平稳吗?尤其在当前国际政治复杂,经济起伏不定,地缘冲突不断的大背景下,在供需矛盾和投机炒作共同作用下,几乎可以肯定,油价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难以稳定下来。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敢于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国际油价稳定从来就是相对的,如果过分强调它的稳定,则很可能错失改革机遇。

其次,我们是不是要等待先形成所谓的“合理的油价机制”后再为之?我国燃油价格形成机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一下子改过来,方方面面的确难以适应。但是,这种改革也不可能预先形成一种理想架构,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地探索。我国未来合理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应当是在可控与渐进的原则下由市场机制产生。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在相对合理的税改方案中,相对合理地平衡各经济部门、消费群体、地区间的利益关系。

第三,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消除所谓负面影响后再为之?任何改革都有负面影响,燃油税改革也不例外。比如,此税的推出无疑将遏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与销售,影响相当一批大排量汽车生产企业的业绩。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在汽车生产与消费结构上的调整,却正是多年来用其他方式难以奏效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对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并非一时之策,它应当成为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因此,燃油税应尽快出台。

石油产量频现供应中断风险 油价或要大涨?

造成这种怪圈的原因是中国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我们总要在国际市场上保密,市场很难对中国的需求形成稳定预期。石油进口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开透明越对自己有利,也越对生意伙伴有利,否则的话就会吃亏。”

量价齐升

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中国进口石油836万吨,同比增长77.7%,平均进口价格上升了51%,净增11.1亿美元。

同时,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他互补性能源产品(如煤炭、天然气、电力等)的价格上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受国际油价的影响,在2003年1月,国内能源及相关产品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原油价格环比(与前月相比)上升7.6%,同比上升42.7%;成品油价格环比上升1.8%,同比上升25%;1月煤炭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升3.2%;电力价格也微幅爬升,环比上涨0.4%,同比上升1%;天然气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升0.7%。

“这是中国又一次在原油进口上实现了可观的量价齐升,与以前的粮食进口有着惊人的相似”,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说。

宋国青称,尽管中国只有不到10年的石油进口历史,有关特征尚不能在统计数据上显著地体现,但根据他对中国粮食40年进口历史的研究,中国的石油进口正在步粮食进口的后尘。“自从中国进口粮食以来,几乎没有一次不是在国际粮价的高点大量进口,而在最低点出口。

而石油进口正在走粮食的怪圈。”历史纪录显示,2000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上涨,而中国进口原油及石化产品也同时大增。来自海关的统计表明,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了62%,并导致相关化工产品平均涨价21%,但中国该年进口原油数量达到7013.4万吨,与1999年的3661万吨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量价齐升的后果是成本巨额上升,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呢?中国的石油企业没有公布由此带来的损失。但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来自海关的权威人士估算,2000年仅原油进口一项,关税至少多缴了150亿元。“150亿关税是肉烂在锅里了,但中国用户为石油进口价格上涨支付的巨额成本,大都流到国外了。”宋国青说。

逢低减仓

而在接下来的2001年,中国原油进口又陷入另一个怪圈。从2000年末开始到2001年美国“9·11”之后,油价从3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17美元一桶。但该年中国的进口原油数量为6025.5万吨,比2000年下降14.09%。

“中国现在的年进口量也只在7000万吨左右,而美国每年的进口量在2亿-3亿吨左右,所以中国原油进口的绝对数量在国际市场并不算很大。但是中国进口量的波动是国际市场上最大的,”宋国青说,“2000年,中国的进口需求增加得很突然,增加量约为3500万吨,绝对数也不算很大,但是这个数字占据了该年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增加量的将近一半。来自中国的需求突然增加,打乱了市场本来的预期,其后果就是价格上涨。”

体现在月度变化的数字更清楚地表明了这一趋势。1999年1月

至2月,是国际油价处于最低谷的时期,中国进口原油2.94万吨,比上年同期反而减少40%;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回升,而中国的进口亦同时回升,当月进口原油433.25万吨,成为1998年以来最多的月份,是上月的2.6倍。在进口量不断大幅上升的同时,中国进口原油的到岸价也在同步上升,在进口量大幅下降的1、2月份,平均进口单价为89.59美元/吨;而到进口量大幅上升的3月份,这一数字上升到92.07美元/吨。

由此,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称,1999年是国际石油市场油价急剧上涨的典型的一年,也是中国石油市场“利用两种、两个市场”、体现“应变能力”的典型的一年。

宋国青称,造成这种怪圈的原因是中国石油政策的不透明所致:“我们总要在国际市场上保密,市

场很难对中国的需求形成稳定预期。石油进口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做生意,在商言商,一般而言,越公开透明越对自己有利,也越对生意伙伴有利,否则的话就会吃亏。”

战略储备无补短期波动

中国石油进口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国内石油市场格局。

尽管进口原油仅占国内市场的20%强,但其价格却已主导国内市场。根据1998年国家出台的《原油与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国内油企业的原油出厂价格基

本围绕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而在成品油方面,仍取新加坡、纽约、鹿特丹三地“盯价”,由国家计委在进口完税成本的基础上,加国内合理流通费用确定零售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准价上下8%左右的范围内确定零售价。

但是这种政策设计在价格的传导过程中却出现了断裂。周大地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石油市场的不对称性:

中国石油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在迅速提高,但石油供应仍处于过度垄断之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几乎垄断了国内原油产出;而进口原油方面,拥有进口专营权的也只有四家(上述三家加上中化),而依赖配

额生存的其它小规模进口商只能分享20%左右的配额;成品油的批发几乎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垄断,而零售方面,两大公司在各自区域上都具有垄断力量。

周大地解释说,在这种体制下,国际石油购的方式,则由国有的石油外贸公司按国家分配的指标分月度组织进口,基本上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导致经常出现了“买涨不买落”。

周大地称,中国石油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严重不完善扭曲了供求关系和对未来价格的有效期望,中国石油用户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风险,也不能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目前的体制根本难以应对国际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周大地说。

目前,很多专家表示中国必须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来应对国际石油突发,周大地称这几

乎无助于解决短期的市场波动。宋国青甚至表示,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从长远看来可能也没有作用。

“我们还是拿粮食打比方。从过去的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粮价和中国粮食储备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中国增加储备,世界粮价上涨;中国减少储备,世界粮价下跌。中国最近一次增加粮食储备是在1996年,当时是以2倍于现在的价格大量进口,到现在我们却以一半的价格在出口。”

宋国青问道:“粮食储备已经成为国家财政的一个大包袱,石油储备呢?”

2020年油价暴跌深层次原因

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油价要大涨?得了吧,别忘了美元在走强!

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原油供应担忧再起!

最近,原油市场新闻不断,特别是最近原油供应问题频频引发市场担忧。其中,原油市场最大供应问题莫过于伊朗的石油产量问题,随着美国对伊朗重启制.裁日期临近,11月之后的原油供应问题再次成为关注重点。尽管在沙特、俄罗斯领头下,OPEC和非OPEC产油国达成小幅增产协议,以填补空缺,然而,市场在考虑美国制.裁对伊朗出口的影响之时,市场似乎严重低估了来自伊朗的威胁。

此外,像利比亚和委内瑞拉,石油产量也频频出现供应中断风险!

供不应求,油价或要大涨?

本来,出现了上述这些供应中断风险,油价本应面临上涨,不过,有美元走强一定程度上却阻碍了油价的进一步上涨。

美中的贸易战已经重创了人民币。自今年3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累计上涨逾8%。而按美元计算,布伦特原油价格今年已经上涨了9%,但以人民币计算,现在油价上涨了近14%。

实际上,美元指数最近一年以来,一直走强,主要原因就在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和美国稳定的GDP增长。

随着美联储加息,推高美元,新兴市场货币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冲击,有些和地区甚至是严重冲击。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和南非的货币今年大幅贬值。而随着资本逃离其中一些新兴市场,流入美元等避险资产,这只会放大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差距。

更糟糕的是,在货币贬值的同时,许多新兴市场还面临油价的上涨。通常情况下,石油价格与美元成负相关。美元走强会使油价对世界大部分地区来说更加昂贵,因此油价通常会随着美元升值而下跌。但美元和石油今年大部分时间却都是同步上涨,这大大加剧了世界各地许多消费者的“痛苦”。

此外,原油价格上涨也开始威胁着这些对石油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世界各国正试图缓冲打击通过价格上限、燃料补贴和货币支持。据一牛财经此前快讯中就提及到,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在6月初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来自多个的这些市场干预措施可能会阻止石油需求增长过快。

如果美元没有走强,对石油需求的冲击将大大超过美元。要知道,应对油价上涨是一回事,但对于新兴市场的驾车者来说,在货币相对于美元走软的推动下,承受两位数的油价上涨是另一回事。

油价上涨最大的阻力:美元在走强!

美元的走强,甚至引发特朗普的“不满”,本周早些时候,特朗普在接受CNBC访时表示,美元过强对于美国不是什么好事,削弱了美国的竞争力,甚至还公开“干预”美联储加息!

实际上,尽管过去几周油价出现了回调,但油价并没有继续下跌,尽管其他大宗商品遭遇了更深层次的下跌,例如,铜价自5月份以来下跌了18%。

对此,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外汇和金属策略师Georgette Boele表示称:“一场迫在眉睫的贸易zhan和中国需求的不确定性拖累了大宗商品价格和相关货币。只要人们对次感到紧张,大宗商品就会继续受到贸易zhan的影响。”

大宗商品价格通常是衡量全球需求的关键晴雨表,也就是说,近期的抛售让一些分析师担心全球经济的发展。

综上来看,虽然委内瑞拉、利比亚和伊朗的石油供应中断可能会推高油价,但美元走强确实 是油价进一步上涨的一个主要障碍。而如果供应中断没有成为现实,未来油价下行的空间依旧很大。

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原因如下:

1、欧佩克控制产量努力失败,欧佩克成立之前,国际油价长长期在每桶10美元左右,成立后各成员国之间协调产量,控制了国际油价。

2、肺炎超出中国一国,袭击欧美各国,导致汽油消费下降。

通货膨胀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其成因也多种多样。

(1)直接原因。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2)深层原因。①需求拉上。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在我国,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常常会导致我国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出现。我国19年至1980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即是由财政赤字而导致的需求拉上。②成本推动。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通货膨胀。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工资推动,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利润推动。③结构失调。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通货膨胀。我国由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调问题,因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在我国也时有发生。④供给不足。即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而引起通货膨胀。“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发生的隐蔽型通货膨胀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商品供给严重匮乏而致。⑤预期不当。即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不当(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更严重的通货膨胀。⑥体制因素。由于体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以上是通货膨胀的几种主要成因。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某一次具体的通货膨胀,其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美元恶意贬值,美国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印6000亿美元投放市场,造成大量热钱流入我国,形成输入型通胀,我国高达三万亿美元外帀储备,加大了通胀预期。因而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的,因此需要综合全面的分析。